1.专业概况:
泰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于2024年完成论证申报,2025年正式面向广大考生招生,招生数量预计40-80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工业、医疗、服务等众多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具备扎实的机器人技术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山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机器人工程专业所需的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传感检测、机器人程序设计、机器人建模及仿真、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复杂的工程问题,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本科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如下目标:
培养目标1:专业素养——理论基础扎实,能够运用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机器人工程专业知识,对复杂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2:创新能力——具有系统思维、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的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具备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3:个人素养——具备健康的身心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培养目标4: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工程项目实施和管理能力,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培养目标5:学习能力——适应机器人工程学科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拓展知识和能力。
3.课程设置:
(1)理论课程
电路、机器人学、电机与拖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机械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AIGC原理与实践、嵌入式系统设计、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导航技术、机器人感知技术、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服务机器人设计及应用、特种机器人设计及应用、工业机器人设计及应用、工业机器人仿真与编程、机器人编程与实战、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字信号处理。
(2)实践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认知实习、劳动教育、社会实践、高级编程实训、智能控制实训、嵌入式开发实训、机器人开发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4.师资力量:
我院机器人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结构合理的专任师资队伍,为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筑牢根基。从学历层次看,17位专任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占比达100%,这意味着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能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机器人领域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职称结构上,教授4人,占比23.53%,副教授7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共11人,占比64.71%。这些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凭借多年教学与科研积累,不仅能为学生传授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在科研方法、工程实践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比如在机器人学、运动控制系统等课程中,教授们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年龄分布方面,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5人,占比29.41%,36-55岁教师11人,占比64.71%。老中青结合的师资梯队优势明显。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引领专业发展方向;青年教师则带来新思想、新方法,为教学科研注入活力。像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机器人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中,青年教师能快速捕捉行业新动态,与学生紧密互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课程教授上,每位教师都有专长。他们分别承担从基础的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到专业核心的机器人学、机器人控制技术等一系列课程,涵盖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各个知识领域,确保学生能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教育。
5.就业前景: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可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从事机器人系统设计、开发、调试、维护、销售及管理等工作。就业岗位包括机器人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薪资待遇优厚,职业发展前景广阔。